会员之家
当前位置 : 首页 > 会员之家
云南省甩挂运输试点现状分析及提升建议
发布时间:2018-09-22浏览次数:79710 次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抢抓机遇推进甩挂运输,通过甩挂运输高效率、集约化的运营组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批准我省两家物流企业参加了国家交通运输部第二批、第三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其中云南省禄丰县广通联兴物流有限公司成为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企业、云南省玉溪通力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成为第三批甩挂运输试点企业。
一、甩挂运输项目实施情况
1、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实施情况
云南省禄丰县广通联兴物流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获得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资格,建设周期: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实际投入资金4009.89万元。
(1)站场建设
甩挂运输站场建设投资1491.22万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仓库9481.22㎡;作业场地硬化6763.42㎡;场区道路硬化2525.55㎡;停车场改造6100㎡;采购制安50/16t龙门吊1台、3t叉车1台。
改建后,站场具备了一次可容纳30辆甩挂运输车辆同时作业的能力。整体提升了站场环境和甩挂运输装卸车作业质量,实现了仓库、站台、设备与车辆装卸货作业的快速匹配。将装卸货作业时间由原来的1.5小时/车次降低到1小时/车次;集装箱由30分钟缩短到完成一次卸、装只需15分钟;站场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每年可新增加仓储货量8万吨、运输收入1640万元、物流仓储服务费收入135万元。
(2)甩挂运输车辆
甩挂运输车辆购置投资2463.79万元,新增牵引车57台、挂车58辆。分别投放在已运营和新增的五条甩挂运输线路。2015年公司五条甩挂运输线路的单车年平均载重行驶里程增长37%;周转量提升43%;单位运输成本下降到0.31元/吨公里,较传统运输模式下降15.2%;单车百吨公里油耗下降到1.36升,较传统运输模式下降13.4%;根据公式计算年节约柴油消耗量为69.83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92吨。
(3)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改造投资54.88万元,在公司原有信息平台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改造,新增GPS车辆实时监控、燃油消耗监测、货物出入库监控、集装箱门检、货物装卸车摄录等系统设备。实现了甩挂运输作业全程动态智能化管理,从跟本上改变了货运物流行业的车辆调度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运行管理效率,减少交付货过程中的扯皮现象,对甩挂运输的开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2、第三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实施情况
云南省玉溪通力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获得第三批甩挂运输试点资格,建设周期: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实际投入资金7421.02万元。
(1)站场建设
完成投资4923.84万元,主要实现甩挂运输组织服务、基础服务、综合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功能。项目实际占地面积49989.3㎡,新建仓储设施24874.3㎡(含2幢平库3550.62㎡,2幢楼库21323.64㎡及货运电梯2台)、甩挂装卸平台300㎡、作业场地3600㎡、停车场地13469㎡、场区道路7746㎡,采购叉车4台(其中:2t电动叉车3台,3t柴油叉车1台),手动叉车10台,平板车12台,登高梯2个,货架两批(930㎡),塑料托盘1000个,木托盘2500个,电子台秤2台。
(2)甩挂运输车辆
完成投资2224.59万元,新增牵引车31辆、挂车84辆,拖挂比为1:2.71,根据实际情况分批逐步投放车辆,共新增牵引车35辆、挂车53辆(其中集装箱半挂车40辆、仓栅半挂车13辆)、集装箱42个,拖挂比为1:1.51。
截至2016年,公司甩挂运输量达到16.19万吨,甩挂运输时间比传统运输方式节约141%,油耗量下降13%,总节约油耗量为30万升,折合标准煤37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4吨,节约成本165万元。
(3)信息系统
完成投资263.59万元,在公司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完善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构建站场视频监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订单管理系统,为甩挂运输试点项目提供有力支持。共升级改造了甩挂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仓储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甩挂运输站场视频监控系统、甩挂运输GPS调度管理系统。满足站场监控、车辆实时监控货物查询、联网受理、货物配载、用户查询、数据统计、经营分析等多功能需求。
二、甩挂运输项目取得的成效
从第二批、第三批试点项目看出:甩挂运输的运用在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节约油耗节能减排、扩大运输市场需求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如能随着物流供应链网络的不断延伸,甩挂运输线路的不断开辟,运输站场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牵引车特别是挂车投放比例的逐步增加,甩挂运输方式在全部货运方式中比重的不断增加,定能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现代物流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也将对我省打造“三张绿色牌”工作形成有效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
1、货源条件保障力度不足
货源条件是发挥甩挂运输优势的基本条件,包括货物的品类、运输特性、运输流量、起讫地点位置及运输线路等多种因素。具备充足的、适宜开展甩挂运输作业组织的货源条件是甩挂运输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保证。如甩挂运输无法满足回程配货充足,货物品类、流向相对固定等条件就会出现车辆周转不灵活、空置等现象,反而导致运输资源的浪费。所以,要更好的体现甩挂运输的优势所在必须保障两端货源成规模、结构科学、来源统一。
2、企业间甩挂运输协作困难
甩挂运输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牵引车与挂车之间频繁摘挂组合,这对车辆标准化要求很高,而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链接和匹配缺乏技术标准规范正是国内技术的短板,导致出现“挂不上、拖不了”的现象,客观上制约了甩挂运输的全面普及。加之在实际管理中甩挂涉及到使用磨损(轮胎磨损损耗费用怎么摊、挂车磨损损坏怎么摊)、折旧(挂车及轮胎配件等)、事故安全等许多细节方面的界定和分摊困难,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甩挂运输协作困难。未能真正意义实现甩挂运输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必然导致甩挂运输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运输辐射影响范围小,无法形成整体推荐格局。
3、行业及外部政策环境不良
由于我省物流企业准入门槛低,业内存在的运价恶性竞争、超载超限运输、车辆私有化且运力分散等问题都背离了开展甩挂运输的要求,导致了规范企业难以维持,对行业发展有利的运输方式难以普遍推广。
另外,物流行业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管理制度和政策不明确或不合理。甩挂运输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彻底解决如半挂车换挂时的超限运输证办理,保险、牌证管理、检测制度、海关监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但是这些制度和政策涉及众多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企业遇到实际问题协调起来非常困难。
4、基础设施配置投入成本大
从事甩挂运输必须具备充足的库区空间,配备标准的卸货平台,购置登车桥、叉车等重型设备及大量托盘等标准化设备。相关数据显示:进口车辆配置成本110万元人民币左右,国产车辆配置成本60万元人民币左右(后期维修率太高,制约运行效率),如需提高牵引车与挂车的投放比例还需加大投入;另外,还必须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运输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组织化。这就意味着要求从事甩挂运输的企业自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更新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增加了运输企业的投入成本,为甩挂运输的实施造成一定障碍。
四、提升建议
目前,甩挂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形式之一,政府相关部门要以发展的眼光、以全局的高度形成共识与合力,多方联动,切实引导企业整合运力和货源资源,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组织化程度,切实提高甩挂运输的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
1、制定扶持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与甩挂运输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尽可能加大鼓励措施,如在行政许可等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导,酌情给予从事甩挂运输的企业项目扶持资金、运输车辆通行费减免、试点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为加快甩挂运输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统一规划,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从事甩挂运输对运输站场、运输车辆、网络信息化程度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对于甩挂运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从政府相关部门层面要统一规划,并对新建设的甩挂运输站场制定建设标准:明确布局、优化流程、完善功能、衔接匹配,对目前已有的传统站场按要求加快进行升级改造;其次,加快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统一管理,为甩挂运输合理调度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支持。
3、加强标准化建设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信息系统标准、站场标准、托盘标准、牵引车功率、挂车载重及尺寸、甩挂关键衔接部件型号质量等方面制定或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提高设备技术指标的匹配性以及摘挂效率。只有实现了甩挂运输设备技术的标准化才能更好促进甩挂运输稳步长久开展。
4、继续给予资金补助、研究开展省级试点
甩挂运输的充分发展在节能减排等方面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规模较小的运输或物流企业建立全方位覆盖的运输网络能力比较有限,对站场、车辆的投入不足,无法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建议相关部门继续给予试点企业在车辆购置、站场改造及信息管理系统升级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对购置、改造、升级相应软、硬件设备等投资按投资金额给予相应比例补助),减轻企业进行升级改造的负担。并研究推进开展省级试点,通过推广前述两家国家级试点企业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扩大我省甩挂运输的覆盖范围,最终形成网络效益。
(执笔 刘宏波)